历史沿革/角抵戏 L'Origine dello Jiao Di Xi
历史沿革 / 角抵戏 秦汉时代,民间俗舞有了显着的发展。秦代已经有了乐府,秦二世曾在甘泉宫“作角抵俳优之观”。 汉武帝时,扩大了乐府,收集巷陌歌谣,记录了吴、楚、燕、代、齐郑各地诗歌 314 篇,推动乐舞的发展。丝绸之路的开辟,又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和各民族的艺术汇合。为了政治上的需要,还演出大角抵招待外国宾客。角抵年年曾变,内容日趋丰富,因而又成为百戏。 表现人与兽斗是角抵戏的典型套路。 汉代的“角抵戏”规模盛况空前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记载:“ ( 元丰 ) 三年春,作角抵戏,三百里内皆 ( 来 ) 观。”元丰六年夏,“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。”平乐馆是汉宫殿,上林苑“广长三百里,离宫七十所,皆容千乘马骑”。上林周围三百里的人都来观看角抵戏,不仅反映了朝野对角抵戏的爱好,而且也说明“角抵戏”是在政府支持下的有组织、有计划的大型文艺体育活动。 “角抵戏”当时还是朝廷招待宾客的主要表演项目。《汉书·西域记》记载:武帝时“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,作巴俞都卢、海中砀极、曼衍鱼龙、角抵之戏以观视之”。《后汉书·夫余国传》记载,东汉顺帝永和元年,“其王来朝京师,帝作黄门鼓吹,角抵戏以遣之。”可见到东汉时期,招待宾客亦用角抵戏。 当时角抵戏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,它不仅有角力、射箭、驾车等项目,而且有大量的杂技项目,从东汉张衡的《西京赋》,李尤的《平乐观赋》以及反映汉代角抵戏的大量汉代画像石 ( 砖 ) 及陶俑中,可以了解其生动的形象。 当时活动的形象,可以从汉墓出土文物中得到了解。 1974 年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出土一幅彩绘帛画,此画画有三人,画面右侧的一个头戴箭形慈姑叶饰,双腕佩红镯,居中的一个着长冠,系赤带,穿肥袍。这两人下颌高扬,怒目逼视,手臂伸张,跃跃欲角,画面左侧立一旁观者,小帽宽衣,拱袖肃立,大概是裁判。 在中国体育形成和衍演的历史长河中,角抵是一种不容忽视的 " 赛 " 事竞技活动。角抵勃发于秦,而盛于汉,其远源又可上溯到商周时代民间的兽角文化。当时在人们心目中,兽角是勇敢、力量的象征,在礼仪、民俗、艺术、体育各个领域,都不乏它的形象。角抵传承至唐宋明清一直活跃于国家的盛典和民间的赛会之中,发展至近代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比赛项目。但是,目前的体育史着作中,角抵一直没有得到...